而转向实学,钻研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
这除了表明宋应星坚决抗清的思想至死不渝外,更看出宋应星与科举取仕决裂的心情。
不过让他有些惋惜的是,宋应星的科学成就在当时不被重视。
要不然的话,中华民族如今也不会面临被西方列强欺辱的局面。
“宋应星想到祖父和父亲在科举道路上消磨青春的辛酸遭遇,功名心不由得冷淡下来。”
“他回到家里,很感慨地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家食之问堂。”
“意思就是宁愿在家吃普通百姓的饭,也不追求做官吃俸禄。”
“此后,宋应星把主要精力用于游历考察。”
“通过实际见闻,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记录下来,为编写一部科技专著作准备。”
“崇祯八年,年近五十的宋应星由于生计等原因,到本省袁州府的分宜县任县学教谕。”
“教谕是县学教官,级别很低,月俸也很少,是当时士大夫口中所谓的冷官。”
“但当冷官也有个好处,就是事情少,闲暇时间多。”
“当教谕是宋应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写作。”
“其主要著作都完成于此时,包括闻名后世的《天工开物》。”
“崇祯十六年,宋应星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
“此时的明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以及清军的进攻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可能覆亡。”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
“大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结束了长达276年的统治。”
“幸得明朝宗室重新建立南明政权,给了宋应星及其兄长新的希望。”
“然而,南明小朝廷派系争斗激烈,士兵战斗力薄弱且军心涣散。”
“随时可能向清廷投降,因此南明政权仅存18年便烟消云散了。”
“公元1646年,已知复国无望的宋应升服鸩毒以身殉国。”
“深受打击的宋应星归隐乡间过着清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