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找来关于铁路交通的相关书籍。
后人能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通过短短四十年,让中国高铁登顶世界第一。
“但如果任由西门子漫天要价,那就等于把主动权拱手相让,对我们高铁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第二个阶段叫固化,在流程上,把学到的技术原汁原味固定下来。”
自从主播之前直播后世的生活场景时,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高铁。
“从1997年到2004年,中国铁路进行了五次大提速。”
“第三个阶段叫优化,制造组装工作完全熟悉掌握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和改进。”
毕竟技术这东西是别人的看家本领,想要从别人那里成功引进,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中华民族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
在他看来,其中最艰难的一步就是引进先进技术。
“想要实现高速铁路,迫切需要新一代的火车。”
“1993年,为了解决京九铁路的施工问题。”
“一是参与投标的公司必须是中国企业,二是参与投标的中国企业必须有国外成熟技术的支持。”
“作为今天的中国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高铁对于老百姓生活的改变。”
中国的高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期自行摸索阶段、国外技术的消化阶段、中国高铁的反超阶段。
“不求创新,只求复制,严格按照外方的图纸去做。”
“而是要联合设计的技术图纸,要搞懂为什么要这么画。”
这相当于几十年的大订单,于是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高铁联合体和加拿大的庞巴迪都被吸引过来了。
西门子想着自己综合实力是最强的,肯定不干。
“而到了第20列时,这4万多个零部件中,已经有超过70可以实现国产化。”
总的来说,后人的策略就是市场换技术。
“为此,铁道部想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无解阳谋,让中国高铁弯道超车。”
“而庞巴迪,则以合资的方式参与了投标,也勉强分了一杯羹。”
况且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