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造的赵州桥难度也极大,可和北盘江大桥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云贵地区山脉众多,而且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地貌。
而且两座山峰之间的地形过于险峻,抬头见天,低头就是万丈深渊。
所以可想而知,光是选址工作的开展就非常困难。
而且因为地质的原因,山脉的岩层硬度也大不相同,里面还有很多大大小小溶洞。
人站在上面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建桥并不一样,必须将所有的隐患排除干净。
所以他不用细想也知道,仅仅只是选址工作就要很长时间,花费一年半载也属正常。
想要最终确定选址,就需要后人跑遍所有的山头,对当地的地貌要有非常详细的了解。
结合地区的环境、土质岩层的硬度、山体里的溶洞等等,才能选出最适合建桥的地址。
在选址确定后还有施工前的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桥梁的结构。
在他们这个时代,要在高空之间建造桥梁,那唯有使用悬索桥的桥梁结构。
但是在视频中,他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新颖的桥梁结构。
这种通过一根根铁索将大桥拉起的桥梁结构,很明显施工难度比悬索桥更高。
光是整个准备工作都困难重重,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在大山中搭建的桥梁,最困难的无疑是施工材料的运送问题。
他清楚地知道贵州的交通极为不便,可以用堵塞来形容。
他虽然不清楚后人是怎么解决运送路线问题的,但想必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除了运送问题外,建造工人的生活问题也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就是水源的问题,工人们每天劳动身体对水的需求无疑是极为庞大的。
在交通断绝的北盘江山谷,从外面运水进来肯定不现实。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还会把时间消耗在水源的运送上。
所以按照他的猜测,后人应该是从下方的北盘江里抽水,这才解决了水源的问题。
解决了水源问题,之后又有用电问题、居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