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69章 剧圣王实甫(5/7)


    到了金代便产生了《董西厢》,作者是董解元。

    《董西厢》不但把三千字的《莺莺传》扩充为五万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而且从根本改变了原作的主题。

    在《董西厢》中,张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青年,莺莺也敢于违抗母命。

    他们不再屈从命运,而是为了爱情斗争到底,直到两人终成眷属。

    在《董西厢》中,反礼教的思想意义鲜明,情节曲折。

    但《董西厢》美中不足的是人物形象不够完整,情节发展缓慢,而且不集中。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王实甫的《西厢记》删改了《董西厢》中一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堵塞了其中的漏洞。

    并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提高。

    使得《西厢记》情节更集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更为合理,从而大大突出了作品中反礼教的主题。

    《西厢记》从唐代元的男女情爱,到元代王实甫的婚姻自由。

    无论从人物形象,到主题内容,都得以升华。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个个独特,鲜明生动。

    戏中人物崔莺莺、红娘、张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鲜明个性。

    尤其是女主崔莺莺,那种内心矛盾的细腻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时代的年轻人跟礼教的激烈冲突。

    使崔莺莺这个形象,成为古典戏剧中最早出现的反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作为配角的红娘,更是个光彩照人的形象。

    很多场合,丫鬟红娘比小姐崔莺莺更吸引人。

    在红娘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身份卑贱者的品德和智慧。

    上百年来红娘在人们心中的象征,都是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

    “《西厢记》主要讲了书生张君瑞上京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

    “张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

    “两人互相和诗,彼此有情,却无法相见。”

    “后来,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