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幼苗,深深埋在了土壤中,但终究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其二,孝庄与福临的政治观点冲突。
孝庄很讨厌汉语,而且这位老太太一点都不掩饰。
作为一个蒙古人又嫁给了满洲人,孝庄狭隘而固执地相信‘汉俗盛,则胡运衰’。
所以孝庄一般不怎么接见汉人大臣,不说也不会说汉话。
孝庄不但自己不喜欢汉语,而且还禁止子孙们学习汉语,这就与顺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顺治早年也是个文盲,小皇帝十四岁亲政时才发现自己不识汉字不会汉语。
结果既无法与汉族大臣沟通,也无法阅读大臣们的奏章。
顺治总结反省就是孝庄没做好教育工作,一昧的不让自己学习汉语。
于是顺治开始发奋学习汉语,甚至因为太勤奋出现呕血的情况。
随着文学素养的提高,顺治对汉文化的认同感和依附感也越来越强。
孝庄要求儿子凡事以满人为主,对汉人要有提防忌惮之心。
而在顺治看来这种观念实在是落后,与自己这个大一统皇帝的政治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这也让母子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其三,顺治不幸的婚姻。
蒙古妃嫔,甭管长相如何,按照满清的国策天子必须要娶。
后金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强调满蒙一体,所以皇太极的皇后,众多妃嫔都是蒙古出身。
作为蒙古人在后宫的总头目,孝庄太后为蒙古在清后宫的地位问题可谓殚精竭虑。
枕头风是保证蒙古地位和利益的重要战场,所以在孝庄看来皇帝的皇后必须是蒙古人,妃嫔们也不能少。
蒙古女人为皇帝生下多多的儿子,这样满蒙才能亲如一家。
于是顺治一朝孝庄最积极的事情,就是给顺治塞蒙古女人以供儿子宠幸。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是自己的亲表妹,真可谓是亲上加亲。
但由于这门婚事是多尔衮生前为顺治定下的,出于对多尔衮的痛恨和厌恶,顺治对这个皇后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皇后对于顺治宠信别的女人很不高兴,顺治干脆找了个借口将皇后废为静妃。
然后让顺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