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官场。
凭借着出众的才识,他很快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终于在白居易三十六岁的时候,他成功晋升为了翰林学士。
成为了皇帝身旁的名人,令众人艳羡。
这个时期无疑是白居易仕途的巅峰时期,经常出现在皇帝的身边,深得皇帝的信任。
不久之后,白居易更是担任了左拾遗。
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对于白居易的喜爱,对此白居易更是受宠若惊。
正因如此,也坚定了白居易要尽忠尽孝,为其肝脑涂地的决心。
拾遗本质上就是言官,虽然地位并不高,但是却由皇帝直接进行选拔。
因此,在皇帝的默许下,白居易准备在职场中大施拳脚。
在这段时期,白居易用自己擅长的文字写下了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诗作。
表达了自己对天下百姓的关怀,对社会现实的忧心。
不仅如此,白居易更是直言不讳,将自己的想法悉数上报给了当朝皇帝。
起初,皇帝对于白居易的进谏很是感动,认为白居易这样敢于直抒胸臆的人才实在是难得。
为此,也是采取了白居易的大部分建议。
“白居易给当时以吏部侍郎擢授尚书左丞上书支持革新,同时也提出澄清吏治、广开言路等许多针砭时弊的建议,但同年他迁往永崇里的华阳观居住以远离政治斗争。”
“不久因顺宗下诏宣布退位而令皇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顺宗退位标志永贞革新运动宣告失败,之后白居易在诗文中常对革新政党表示同情。”
“次年唐宪宗李纯改元元和,策试制举之士,任命中书舍人张弘靖为考策官。”
“时年白居易辞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元和元年正月与好友元稹相约同应制举。”
“白居易在任县尉期间,常去田间观察民间疾苦,其著名叙事诗之一的《观刈麦》便是在这期间撰写而成。”
“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期间他们谈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往事。”
“白居易感触颇深,创作《长恨歌》,不久该诗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