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寓指守杭的良好政绩,为赠资政殿学士所作,也是诗人为了踏上仕途而投出去的第一块探路石。
离开崇安、抵达汴京前的几年里,柳永辗转于杭州、苏州、扬州。
这些诗情画意的古城,有数不尽的风光,还有看不尽的美丽姑娘,只恨不得驻留江南,不再移步。
不管充满多少的留恋,也有离别的时刻。
北宋都城经济发达,繁华靡丽,吃喝玩乐,柳永样样都没落下。
日日酒肆买醉,夜夜青楼寻欢,无限风流。
那样的快意被写在《长寿乐·繁红嫩翠》中。
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
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竞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
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
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
愿长绳、且把飞乌系。
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
而面对考试,这位自幼熟读经史文章、胸怀凌云志向的年轻士子自负风流才调,视状元之名为囊中之物。
他在《长寿乐》中自信满满称,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字里行间皆是得意。
然而令这位恃才傲物的才子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
落榜并非因为柳永才学疏浅,而是真宗皇帝下了一道圣旨。
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遣之。
而柳永爱好浮艳之辞,个性放浪不羁,自然没能入围。
初试落第,柳永难免愤慨和不满,满腹的牢骚和不甘心。
“宋真宗重视儒学,崇尚正统,凡是浮蘼的,都不录选,正好柳永挥毫填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