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67章 诗奴贾岛(7/9)
唐文宗开成二年,由于诽谤他人之罪。”

    “贾岛被贬谪到了遂州的长江县担任主簿,由于交通不便,直到十月底才到达长江县。”

    “此时已经天气渐冷,不久之后,贾岛收到了来自宰相令狐绹寄来的御寒棉衣。”

    “由此可见,长江县主簿的俸禄应该是非常少的。”

    “甚至还不够买一件冬天穿的棉衣,否则令狐绹也不至于大老远的给贾岛寄来一件御寒棉衣。”

    “收到令狐绹寄来的御寒棉衣,贾岛万分感谢,特意写了一首《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唐文宗开成五年,贾岛在长江县主簿的任上三年期满,升迁到了普州担任司仓参军。”

    “然而,当贾岛来到普州的时候,普州刺史乐阐计划让他担任纠曹一职。”

    “他当即予以拒绝,并写了一首《让纠曹上乐使君》作为回应。”

    “看到贾岛的态度如此坚决,乐阐只好作罢,继续让他担任司仓参军。”

    “担任司仓参军期间,贾岛深得乐阐的器重,乐阐还特意让他书写了《紫极宫碑》碑文。”

    “唐武宗会昌三年,贾岛在普州担任司仓参军的任上去世,终年六十四岁,从而结束了他穷苦潦倒的一生。”

    王安石:贾岛是半僧半俗的诗人,一生穷愁苦吟作诗,他的五言诗流传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科举制度基础上,建立大唐科举制度,大力推崇科举,打破门阀制度。

    再到武则天时期,进一步改进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科举录取人数,使得更多寒门子弟,甚至出身寒微的平民改变了命运。

    再到李隆基时期,宰相竟敢称野无遗贤。

    唐朝历代皇帝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科举,科举早已深入人心。

    贾岛是极用世的一个读书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累举不中第。

    贾岛因屡次科举不第耗尽家财,不得已出家为僧。

    还有一种说法是贾岛早年家境贫寒,生计无落,出家为僧。

    僧尼是免除租庸调,只交其他很少的税赋,几乎免除了赋税。

    而且寺庙是清净之地,很多僧人都很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