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4章 边塞诗人高适(2/8)
宝八年,时任睢阳太守张九皋了解了高适的事迹后,举高适有道科,赴长安应试中第。”

    “当时适逢李林甫掌权,李林甫只是以普通举子的规格对待高适。”

    “因此高适只被被任命为封丘县尉,同年秋赴任。”

    苏轼:沉寂已久的梁宋大地上,出现了三个伟大的身影,李白、杜甫、高适。

    最年长的李白44岁,高适比他要小3岁,而最年幼的杜甫只有33岁。

    李白当时心情郁闷极了,他刚被唐明皇赐金放还不久。

    倒是杜甫这个老实人,的的确确有满腹心酸无从说起,才华横溢的他在科举中落第。

    落第并非杜甫的才识不行,而是宰相李林甫从中使坏,那年赴考的举子全部铩羽而归。

    高适就更不必提了,这个倒楣鬼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交过好运。

    他的祖父高侃曾为安东都护,年迈时才生下了其父高崇文,高适出生之后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可以说,高适一点都没沾上祖宗的光,属于典型的寒门子弟。

    他在少年时期十分贫困,靠着亲朋好友接济才勉强维持生活。

    32岁的时候,高适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踌躇满志的他不幸落榜。

    此后,这个文武双全的名将后人四处漂泊,直到遇到李白和杜甫两人。

    三个失意的倒霉蛋一见面,推杯换盏牢骚怪话一番,顿时有了相见恨晚之感。

    只有境遇相似的人,才能生出惺惺相惜。

    盛唐成长起来的人总是如此,大家觉得自己就是鲲鹏,迟早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可惜世事多舛,踌躇满志者多如牛毛,功成名就者寥若星辰。

    三个人每天的生活极为放荡,到宋城一带游历诸多名胜古迹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喝酒聊天。

    天气好的时候,三人还会去郊外骑马打猎,这种飞鹰走狗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

    本来这样过日子也挺滋润的,但李白偏偏不满足,他还想带着两人修道成仙。

    在诗仙的带领下,高适和杜甫跑到深山老林里面找仙人,仙人的踪迹哪有这么好找?

    于是,李白就指挥两位小弟采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