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栽培高适,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左骁卫兵曹兼掌书记的官职。
“高适因直言指责李辅国,从而得罪了权臣李辅国,因此李辅国在唐肃宗面前多次诋毁污蔑高适。”
“致使高适在公元758年被贬太子少詹事,解除兵权,留守东京。”
“乾元二年三月,唐军九节度在相州被安史乱军击溃,高适也随众南逃向襄阳和邓州。”
“五月高适至长安朝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彭州刺史,赴彭州任上。”
“上元元年,高适改任蜀州刺史。”
“在入蜀赴任后,他得知杜甫也在剑南,便写下了《赠杜二拾遗》诗。”
“当时杜甫未能及时回复,直到大历五年,杜甫将死之时,才写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
“上元二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
“高适率领本州兵马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远平定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崔光远部将花敬定大掠东川,唐肃宗罢免崔光远,任命严武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后,代宗即位,唐代宗征调严武入朝修建二帝陵寝。”
“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乘机叛乱,派兵北断剑阁,阻止朝廷派兵入川,并西诱吐蕃,共同叛乱。”
“但因蕃汉兵内部矛盾重重,高适率兵很快击败了徐知道,为庆贺击败反贼高适给朝廷上《贺斩逆贼徐知道表》。”
“吐蕃进犯陇右,高适率兵出吐蕃南境,牵制其力,没有成功。”
“十二月,吐番攻入长安,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无法救援,剑南西山诸州也被吐蕃占领。”
“第二年,唐代宗感怀高适洞察事物十分准确,令严武代替他再次入川任剑南节度使。”
“当年三月,高适被召还京,任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
“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世称高常侍。”
“永泰元年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欧阳修: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和监察御史,陪伴在哥舒翰身边镇守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