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外,还有友人可以对其安抚。
他与大历十才子其他人都是好友,尤其与司空瞩关系最近。
二人还是表兄弟,经常相聚,也有诗歌往来,互相袒露心声。
李端也是卢纶一位重要友人,他们经历相同,因而能够成为挚友。
在卢纶存世诗中,有专门纪念李端的诗,情感真切,让人感动。
纵览卢纶所有诗,可以看出诗人心态变化。
因为经历安史之乱的桑桑变迁,卢纶内心迷茫,不得不根据社会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卢纶的内心会产生失意人生的哀叹。
随着年龄增长,身心衰老爬上心头,失去理想的精神支柱崩塌。
无奈之感,酸楚之痛,油然而生,一声长叹之下,让诗歌极其沉重。
在卢纶存世300余首诗中,送别诗占据三成以上。
他所处时代是李唐王朝战争最频繁时期,因而士人生活流动性较为频繁。
人与人离别之际,未来何时相见难料,一次次分别也许今生再也难相聚。
送别者与行者不免会对前途担忧,离别之苦溢于言表。
送别诗流露出卢纶凄凉伤感心境,也有对友人劝勉安慰之意,情感波澜,意境广阔深远,具有生活底蕴与人生哲学观。
安史之乱,士子纷纷逃往长江以南,在烽烟之下,诗人们四处漂泊,跋山涉水。
在途中只有文人们才能有心情去欣赏山川美景,同时也可以触发诗人脆弱情感,卢纶自然如此。
他把山水草木作为入诗题材,寄情于山水,倾诉心声,抒发羁旅漂泊的沧桑感,同时伴有思乡之情。
随着时间推移,诗人价值观难免发生转变,卢纶一些诗中。
可以清晰发现其由儒转佛道意向,当然这是因为官场上失败导致其产生归隐之心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卢纶写过一些边塞诗,因为他有较长时间从军佐幕经历,对军旅生活有着深刻体验。
他的边塞诗具有真情实感,个性十足,深悟其中能够打动人心。
他还善于运用意象,彰显出胜利壮举,传达唐军赫赫战功,具有历史意义。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