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雄浑刚毅,虎虎生威,也有边塞生活之悲,沉痛的社会现实渗入诗中,尽显苍凉之感。
总体来看,卢纶的诗就是其一生写照,也能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
起初,他对仕途渴望,希望建功立业,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种儒家思想特别鲜明。
但是,科举之路屡战屡败,即便最后为官,也是比较低微职位,怀才不遇情感和悲凉经历凸显。
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他不得不漂泊四海,触景生情后,凄惨与思乡之情浓烈。
到了晚年,佛道思想占据其思想重要位置,彰显隐逸情怀。
总之,卢纶是中唐时期一位不可或缺的诗人。
他的诗就是历史写照,也是其心态写照,极具历史意义。
“大历五年,依旧名落孙山的卢纶,住在了长安城的郊外,继续等待着踏入仕途的机会。”
“时隔两年,卢纶经元载引荐,终于得到了阙乡尉一直。”
“只是这个官职对于卢纶而言,并没有让他感到欢喜,反而让他充满惆怅。”
“元载引荐他,并不只是欣赏他的才华,而是为了给自己笼络文人集团。”
“好在不久之后,卢纶又受到了宰相王缙的赏识,此人乃王维之弟。”
“他之所以礼待卢纶,并非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他只是单纯出于对卢纶才华的欣赏。”
“大历十二年,卢纶的又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
“这一年,曾经提拔过他的两位宰相得罪,卢纶也受到了牵连。”
“虽说他很快就被无罪释放,可是他被朝廷罢官闲置,这让他空有功名而无实权。”
“其实大历时期的卢纶,诗作水平并不高。”
“自从他于永泰元年到达长安以后,往昔行旅诗的风格不再,对于他当时的生活背景有关。”
“长安城里生活着的卢纶,没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他,整日以文会友,每日宴会赋诗,于达官贵人门下写下了不少应酬之作。”
“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卢纶的诗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
“得到赏识以后,写的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