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间,卢纶继续锲而不舍地参加过几次考试,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至此,他终于醒悟,此路于己不通,虽然不舍,也只好无奈地放弃。
对于一个热情寄望科考的人而言,自行断绝这条艰辛却又唯一的飞腾之路,需要的勇气和决心可想而知。
相比于卢纶实在难堪的考试运,他的诗名却广为传扬。
而且他交友的能力实在是超级强大,才华文章得到许多政要的认可。
那些考上进士身在朝廷的士子也未必就能接触这么多宰相要员,而卢纶既无功名又无背景,仅凭区区诗名就在政场中如鱼得水,背后应有超人见识与才干。
宰相元载和王缙对他尤为欣赏,并给予了他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首先推荐卢纶进入仕途的是宰相元载,他将卢纶的诗上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补其为阌乡尉。
后来的宰相王缙又力荐他为集贤殿学士、监察御史,并出任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
哪怕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士子,也未必就能在政场走得这么顺利。
所以卢纶虽考运不佳,官运总体还是很不错的。
元载和王缙都先后获罪受惩,卢纶自然也受到牵连,甚至还因此身陷囹圄。
直到德宗继位后,卢纶才又被任命为昭应县令。
朱泚之乱爆发后,咸宁郡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卢纶能得到这种名将青睐,在其幕府中为官,也很能体现卢纶的才能和智慧。
而且那时卢纶的舅父韦渠牟正得宠于德宗,高居宰相之位,上表称扬他的才能。
德宗本是个文学爱好者,也好吟诗作赋,于是传令召见卢纶,并对他很是欣赏。
德宗有时写诗,常令卢纶相和,还提拔他为检校户部郎中。
因为有了皇帝的赏识,又得到强势幕主浑瑊的相助,卢纶在仕途上有了飞跃,政治上的春天即将来临。
可惜的是,卢纶恰在此时生病去世了。
如果卢纶能多活个十几年,一定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看他交往的当朝政要,对他都赞赏有加,连皇帝也对他刮目相看。
可惜寿年不永,在官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