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时候,溘然长逝,是有命焉。
然卢纶以一介落第士子竟能惊动圣上,广结豪友,游走于宦海,左右逢源。
不能不说,他不仅是个文章才子,更是一个政场智者。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非但文人士子喜欢卢纶的诗,几任皇帝都很喜欢卢纶的诗。
唐德宗喜欢跟他唱和,宪宗曾令中书舍人张仲素访求收集他的遗文,文宗更是派中人到卢家仔细检索书箱。
卢纶一生的遗憾就是未能进士及第,但在他的儿子身上却实现了报复性的反弹。
四个儿子全部中第,一家四进士,而且都在朝廷中枢机构工作,可谓进士专户,官宦豪门。
“卢纶诗中所体现的奋发向上的将士精神,既鼓舞了边疆将士的事情,又给当时的诗坛带去了生气。”
“这种突出的成就,是其他的诗人都不具备的。”
“他晚期的诗,是卢纶一生创作中的一个高潮,诗歌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他的诗又引领唐诗进入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这才是他为何能够在大历十大才子中夺得冠冕之位的重要原因。”
“卢纶的成就之高,就在于他的边塞诗赋予了他光芒。”
“中唐时期,如人所处的政治、社会、军事背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场安史之乱,引发了唐朝空前的政治危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更是趁着此次机会入侵大唐。”
“所以众多文人的边塞诗作品中,广泛弥漫着一股衰弱和悲凉之之气。”
“这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风格天差地别,以前的唐王朝军事势力雄厚。”
“那些弃武从文的诗人,诗文中所表达的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他们对于战争永远是一种乐观态度。”
“鼎盛的国力,强大的军事,让他们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然而随着国事的衰败,人们开始对战争有了一种悲观厌弃之情。”
“胜利对于当时的大唐而言,对于当时的从军者而言,是渺无希望的。”
“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中,从文人世界走出来的卢纶,他的边塞诗风格,又一次令整个大唐文坛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