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提议撤换守军义渠安国。
同时提议派遣西汉名臣辛武贤出使西羌来分化西羌内部,并赶筑防御设施,以做应战准备。
但未被汉宣帝采纳,后义渠安国重新出使西羌,抵达后便以逆而不顺之罪诛杀三十多位羌人首领。
并让士兵斩杀一千多名羌人,这直接导致汉羌关系恶化。
神爵元年西羌进犯西汉,并杀死地方长吏,守军义渠安国出兵平叛,未果,大败。
汉宣帝急召赵充国询问谁能堪当大将,赵充国毛遂自荐。
因赵充国年事已高,汉宣帝放心不下。
于是询问需要多少人马才能攻克,赵充国提出百闻不如一见,同年四月,赵充国率兵西征。
一方面,赵充国率轻骑先行抵达黄河岸边,勘察前沿地形,当人马到达后,就已做好渡河准备。
但恐被羌人截击,并分派队伍抢先渡河,渡河后再安营置阵。
到了天亮之时,赵充国军已安置完毕,于是大股部队以此渡河。
当时有小股羌人骑兵袭击,赵充国提出,部队刚渡河还需休整。
这些骑兵只需消灭即可,为防止是诱兵之计谋,不可追击。
并提出警戒与休整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固守策略,面对小股西羌军不为所动。
西羌军多次攻敌未果,军心逐渐涣散,内乱渐起。
随后,西羌首领转向袭击汉军粮道,赵充国之子赵卬便由陆路运粮更改为水路运粮。
同时赵充国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渐推进,待赵充国攻入湟中后,采取攻心为主,用兵为辅的策略。
如,赵充国告诉西羌各族首领,汉军前来只诛杀有罪之人,而不杀无罪之人。
如果有罪之人帮助抓捕犯罪之人,不仅可以得到赏钱还能和家人团聚。
另一方面,宣帝已征调六万军队准备兵发西羌,而辛武贤上奏提出以逸待劳策略。
先掳掠西羌人部份部族的家人,等到秋冬之后,西羌自会瓦解。
随后,宣帝把这封奏疏交给赵充国,让他与了解羌人情况的校尉及士兵进行讨论。
赵充国与长史董通年上书进谏,认为匈奴将与羌族联合进军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