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听赵斌此言颇有些摸不着头脑,可赵忠却清楚自家老爷的脾气,当即上前问道:“老爷,可是心中又有什么妙计了?只是这银术可人老奸猾,怕是不会再送来一位儿子来让我们杀吧?”
赵斌摇摇头道:“不用杀他儿子,孤这次另有妙计胜他”,赵斌说完左右扭头看看,随即翻身下马迈开大步向一旁走去,仅仅步后赵斌便一晃身形跃上一辆大车,众军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不由得微微一愣。
原来这大军出战,随军必有金鼓相伴,有道是“鸣金则退,闻鼓则进”,而无论是那形似钟,色如金的钲,又或是那牛皮蒙制的战鼓,想要能做到声震全场,那尺寸都小不了,这分量自然也都不轻,而如此沉重的物什要随大军前进,自然是不能指望人搬肩扛了,所以每逢出战这金鼓都是拉在大车之上,伴在主帅两侧不远处的地方。
而赵斌此时便翻身跃上那拉着金鼓的大车之上,只见赵斌军中的这面大鼓阔足有一丈,上面是牛皮蒙面,鼓身上钉满金钉,此时在金光之下闪烁着光芒,再加上大鼓被架在车上可谓颇为显眼。
而赵斌在鼓前站稳身形后,侧目看向对面的银术可,随即嘴角微微一笑,继而闪身脱去大氅,露出贴身的短打武士袍,紧接着就见赵斌拎起战锤来,两柄鼓槌在手中一挽,随即齐齐砸在鼓面之上,一声鼓响传遍全场,饶是场上众将闻此声都是一惊。
虽说赵斌并非是下级军士出身,但是这君子六艺中也有六乐一说,再加上赵斌出征也曾看过军士擂鼓,所以此时擂起鼓来也是有模有样。
至于说赵斌所奏鼓曲就是别有一番用意了,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说过,“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其中所说边兵便是大宋西军,这西军为大宋历经百战,随着金人南下却也是十不存一,而这仅剩的一如今都在赵斌麾下效力,赵斌麾下众将更是和西军之间牵涉颇深;至于说文中提到的古之遗音指的则是大唐军乐。
想到这些,赵斌脑海中忽然想到少年时,曾在家中赵安的书房内看到的一本古谱,谱上所载正是那《秦王破阵乐》,虽说这首破阵乐全曲需要用笛、筚、篥、箫、笳、铙、鼓七样,但毕竟是源于军中的乐曲,此时赵斌用这面军鼓擂动起来,也是颇得其中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