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身边的人换成琼,依然未打搅冼耀文欣赏风景的雅兴,只不过他要一心二用,自己的安全自己担着。
车队走了三个字后,道路两边有了人烟,路面有了行人,毛巾包脸,头戴斗笠,下身短裤赤脚的妇女担着草垛子或尿桶从车边经过,也有男人骑着二八大杠驮着草垛子或木柴。
循着他们前进的方向看过去,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环顾四周,却未发现哪里有村庄的模样,他心想应该在山丘的另一面,不然农田离村庄远得过份了。
远景看完,拉回近景,他的目光分析每一个路过行人的面色、穿着,特别注意领口是否花了,以及捕捉纽扣之间因肢体动作偶然扩大的缝隙,显露出的内部风情,衣摆轻拂,显露出的系裤腰带。
这些细节之处,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生活水准。
粗看之下,路过的行人过得不至于太差,吃食能跟上身体消耗,妇女基本有穿内衣,且未瞧见过分五彩斑斓的补丁,作为补丁的布头基本与烂衣裳趋近同色。
对农村元素的惊鸿一瞥后,车子进入市区范围,观街边的建筑,与香港大差不差,主要以唐楼风格为主,只不过香港夹杂英伦风,而台北这里夹杂大和风,隔上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户建,以及一些装饰元素趋向日式。
这在所难免,被殖民了数十年,有文化的人大多是日式教育的产物,审美自然趋向大和风。
再观街上的行人,西装革履者有之,衣衫褴褛者亦有之,甚至可以在一些人的裤子上看见“净重三十公斤”和“小心轻放”的字样,稍稍辨别就能发现,做裤子的布是面粉袋子。
有一些人的裤子颜色丰富一点,但细观之下,依然可以辨别出布料还是面粉袋子,稍稍推敲,台北这里有一位开面粉厂的妙人。
冼耀文冲戚龙雀指向一条裤子,“打听一下面粉是什么牌子,哪个厂产的。”
两分钟过去,戚龙雀汇报,面粉是嘉新牌,嘉新面粉厂出产,面粉袋子是悦新纺织生产,两家一个老板,张敏钰。
这个名字冼耀文听着耳熟,当初友谊商场募资时,他拜访李志清,对方介绍了虞澹涵,在拜访虞澹涵之前,他恶补了虞洽卿的功课。
涉及虞洽卿有一个电梯攀龙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