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否,子坤?”
说到了最后,贾诩不忘朝着李基问了一句。
李基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此事确实可以如此解开,只要侧重李基的存在感,那么刘备与曹操的矛盾自然就不会显得尖锐。
并且,此事宣扬出去对于刘备与曹操而言,完全算得上是双赢。
刘备为维护部下,不惜拔剑以对,寸步不让,对于今后吸引人才投靠有着颇大的好处;
曹操听闻有大贤,登门携礼拜访,诚意十足,此无疑也算是美德。
唯有李基感觉自己输麻了,会留下个不大不小的隐患。
须知,这个时代做官可不是什么科举制,而是征辟察举制。
其中,征辟察举制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征辟制,一部分是察举制。
所谓的察举制,则是被地方官进行考察判断,然后则会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举到朝廷为官。
类似于贾诩那般,则是年少之时举“孝廉”,担任过郎官一职。
另一种征辟制,则是由天子或朝廷对于遗野大贤或人才,直接进行任命授官,予以重用之。
其中,在民间名声已经极大的卢植则曾经多次被州郡征辟不应,直至被朝廷征辟为博士,方才上任。
而倘若细细观察这种征辟察举制,翻开上面的每一条条例,就会发现字里行间之中写满了两个字——“背景”。
没有背景,则不会被察举;
没有背景,又何来的名气,那自然也不会被征辟。
因此,这个时代莫说是真正草根出身之人,就算是寒门同时是施展才华无门,亦难以被世家把控的地方所重视。
你是有才不假,我族中有子弟才华略逊,但官位是固定的,那么为什么要察举你而不是察举我族中子弟呢?
然而,倘若如今李基的名气彻底地宣扬开来,那么很容易就会引起朝廷重视,说不准将会直接征辟李基入朝为官。
此刻,李基可丝毫不想进洛阳帝都那个动辄粉身碎骨的大漩涡之中,只想着在乱世将至的前夕,辅助刘备将吴郡打造成一个稳固的地盘,做好鲸吞扬州的准备。
而尽管李基同样可以对朝廷征辟推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