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慢慢来到十月。
这段时间,正是秋收的日子。
大坝子村沉浸在一片繁忙而又喜悦的氛围之中。
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仿佛是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低着头,像是在向辛勤劳作的村民们致敬。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村庄,村民们便已纷纷起床,简单吃过早饭,便带着工具,成群结队地走向田间。
男人们扛着锄头,女人们背着箩筐,孩子们也跟在大人身后,嬉笑玩耍着,为这秋收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在田间,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收割工作。
强壮的男人们挥舞着镰刀,熟练地割下一束束麦子,他们的动作有力而又协调,仿佛在演奏着一曲丰收的乐章。
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将割下的麦子整齐地捆扎起来,她们的手法娴熟,每一束麦子都捆得结结实实。
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在田间跑来跑去,帮忙捡拾掉落的麦穗,小小的身影在金黄的麦浪中穿梭,如同欢快的小精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虽然让人感到有些闷热,但村民们的干劲却丝毫不减。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家一边劳作,一边互相打趣,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
“今年这收成可真是不错啊!”一位大爷看着眼前的麦田,笑得合不拢嘴。
“是啊,多亏了老天爷眷顾,再加上咱们这几个月的辛勤付出,肯定能有个好年景!”旁边的一位大叔附和道。
“这还得感谢子文啊,要不是他带来的那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咱们这麦子哪能长得这么好!”
一位大妈笑着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大家纷纷点头,对周子文的贡献表示认可。
在周子文的带领下,大坝子村这几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收割麦子,村民们还要将收割好的麦子运到晒谷场进行晾晒。
一辆辆装满麦子的牛车在乡间小路上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