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95章 漕运海运(3/4)


    接下来几天,王文龙才得以开始安排赴京上任的事宜。

    这时已经到万历三十三年的春天,王文龙没有时间坐船慢吞吞的从京杭大运河北上了。

    他颇为担忧的对岳丈说起此事,李旦思索一阵,问道:“现在正值春季,贤婿若要求快,倒可以试着走海路。”

    “海路?北上京城还有海路可走吗?”

    王文龙倒还真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李旦解释:“走海路是从福建去往京城最快的路线,若只用来运人的话,相当方便,但是运货就差上一些,毕竟只有春天才有好风。”

    王文龙奇怪:“就在大明的海域之内航行还要等什么好风?”

    李旦笑道:“贤婿难道以为这大明沿岸海域都是好行船的?若是如此,那也没有修运河、备漕工的必要了。”

    李旦一番解释:大明的海岸线虽然长,但是真正方便行船的地方并不多。

    大概以上海吴淞口作为中点,将中国大陆的海岸线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会发现吴淞口以南的海岸线上有相当多密集的港口,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海运都非常便利,但是吴淞口往北的港口就非常稀疏,后世整个苏北以及山东南部都没有好港口。

    问题就出在吴淞口这里,在吴淞口到连云港之间的七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是淮河与长江两条大河的入海口,这两个入海口不断堆积泥沙,形成了连绵的滩涂。

    后世计算这段滩涂占了全国沿岸滩涂面积的四分之一,淤积快、沙脊多,后室可以通过强大的工程能力开出航道,通过卫星遥感指引船只沿着航道行径,但在这个根本就没有卫星遥感的年代,船只如果沿着海岸线北上,一过浙江进入青水洋就相当于进入了视野盲区,水下的沙洲甚至是流动的,船只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搁浅。

    中国古代的海运最初也是贴着盐城,海州,胶州一带海岸线航行。

    但是随着造船业发展,船只越来越大,吃水越来越深,这一条海岸线航路的搁浅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到元代吴淞口至连云港一线就已经变成妥妥的死亡之路,“路多浅沙”、“其路险恶”,这年代又没有海上远程联系的方式,船只一旦在海面上搁浅,船上人员基本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