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这个世上没有李叱这个人,那终究旧楚的一定是唐匹敌,开创盛世的,也一定是唐匹敌。”
“可连唐匹敌都对李叱无比折服,甘愿放弃争雄天下之志甚至还能立下家规,唐家子弟不可入仕。”
“再想想看,夏侯琢,澹台压境等人,在楚末乱世,哪一个没有成为一方霸主的实力?”
虽然务必认可李叱的个人魅力,但白经年还是摇了摇头。
“但这也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莲心这次思考的时间更久,然后回答:“是眼界?”
白经年道:“如果这世上有人能看到一年后的事,那他就能成为一方巨富,如果有个人能看到三年后的事,便是天下豪强。”
“楚末时候,能一眼看到三年后的英豪很多,如果不是出了一个一眼百年的李叱,他们也许都有机会争雄天下。”
“李叱的眼界确实可怕,从他不断改革朝制的方向就能看出来,他的目光,远远的把其他人甩在身后。”
“但这依然不是李叱最可怕的地方。”
莲心摇头道:“如果这几样我都没有说对,那我所想到的其他的答案就更不对了。”
她说:“要说人品,李叱令人折服,要说武艺,李叱亦有万夫不当之勇,要说坚毅,天下更是少有人及。”
“然而这些和刚才我说的比起来,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经年先生,他最可怕的地方到底是什么?”
白经年回答:“冷静。”
“冷静?”
莲心不懂:“体现在何处?”
白经年道:“如果他只是单纯的一位雄主,不管有没有二皇子试图谋逆的实据,那李叱都应该下手了才对。”
“哪怕二皇子谋逆只是有些征兆,而这征兆还不是在二皇子身上直接表现出来,但作为帝王,也该有所行动。”
“他在很早之前就立下太子,且决心不可更改,那他为什么就这样看着,为什么对二皇子的事看起来并不上心?”
莲心道:“若是站在一位父亲的角度来看问题,那这可能不是冷静,而是左右为难,甚至可以说,是优柔寡断。”
“太子固然优秀,可二皇子也不差到哪儿去,都是他的儿子,手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