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答辩。
第二次本科论文答辩,从理科转文科,郑卫民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同学有很多没回来,他被迫占了个先机,被问了不少问题。
通过报纸,电视等信息,郑卫民获得了一些最直观的资料,在论文里,他大胆预测了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战争,并把胜利的天枰往英方倾斜。
看完郑卫民的论文,徐淑武扶了扶眼镜:“不出一年……卫民,你这个预测很大胆啊。”
郑卫民说道:“我觉得这个预测算是常规,可能国外很多机构也在预测,甚至英国和阿根廷都在准备战争了。”
“如果战争能被你猜到,你的论文第二部分才能有机会出现。”徐淑武语气平静:“我们都不希望有战争,即便是旁观者也不会希望。但战争真的要来,还是要有所准备。”
他把手里的论文收好:“你的论文写的没问题,但有个预测的因素在,无法评优,系里面只能算你勉强通过。”
郑卫民不会计较这个,评不评优都不会影响他毕业:“我有点想让时间过得快一些了。”
“你还挺自信的。”
文章里的论据很充分,但在徐淑武和一众教授讲师看来还是有些勉强;这些老师对郑卫民的第二部分更感兴趣,借着战争预言英国的荣光消逝,趁机收回东方之珠。
私人感情方面,徐淑武希望郑卫民的预测变成现实——他把郑卫民推到了世界史,总不能埋首故纸堆,能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判才是他想看到的。
交完论文,郑卫民身上一阵轻松,学生的时代要宣告结束,留给他的还剩下最后一个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