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洪水过境,下游北岸泽卤之地多被淹没。
对齐人而言,毫无影响。
延松却瞅准时机,立即赶往临淄,拜见齐侯购。
齐侯购本以为,延松是为中原涝灾而来,结果延松却将目光对下游北岸。
此番洪水裹挟大量泥土,使下游北岸积淤没过膝盖。
待到秋末冬初时节,积淤便会干燥凝固,从而改善泽卤之地。
待到明岁开春,泽卤之地将改头换面。单是大河沿岸,便可增加数十万亩薄田。
此时,天子开掘河西大渠,改造河西泽卤之地,消息早已传至齐国境内。
天子所行,皆有的放矢。
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海岸遍布泽卤之地。
只需效仿天子,派遣奴隶进行疏浚,齐国将会变得更为富庶。
齐侯购闻言大喜,当即着手筹备疏浚之事。
延松亦因献策有功,获赐三千两真金,并正式加封为齐国思齐大夫。
……
七月下旬,大涝消弭。
中原腹地一片狼藉。
据玄甲军统计,超过三万翼国流民进入大周,相当于翼国总人口五分之一。
姬宫湦派遣特使进入翼国,顺利与翼伯喧达成一致。
三万余翼国流民归为岁贡。
换算下来,往后四十载,翼国将无需再岁贡。
卫侯和亦大举接纳燕国流民,随后送往大河北岸。
此事由玄甲军一并执办。
燕国具体总人口不得而知,此番大涝过后,燕国流民辗转千里,最终活着抵达大河北岸,总数约为两万人。
其中,多为老弱妇孺。
卫侯和是否会中途藏匿青壮,姬宫湦并不在乎。只要还能参与劳作,便是大周所需。
从长远来看,滞留青壮必然不愿久居卫国。
往后找准时机,便可利用其等团聚之心,在卫国制造混乱。
对卫国转运燕国流民之功,姬宫湦颇为慷慨。
往后二十载,卫国岁贡均已提前冲抵。
倘若卫国继续转运,仍可按每人五万铢钱计价,并且当场兑付。
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