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而今诸侯相争,孤王自然要居中调停,以彰显周室之威严也。”
寺人尨颇为不解:“大周欲东出中原,宋翼两国如鲠在喉。大王何不坐视其等相争,进而一举将宋翼两国吞并。”
姬宫湦解释:“圣贤曾曰,故技重施者,久必遭其祸。”
“敢问大王,此为何意?”
“此前吞并稷戎与晋国,孤王尚可作出合理解释。倘若再坐视宋翼两国相争,天下诸侯必定以为,宋国趣闻乃孤王编排。”
“大王自诩暴君,无妨也!”
“孤王自诩之暴君,乃是杀伐果断,并非不择手段。而今大周地广人稀,倘若孤王尽显下作,势必会影响万民归附。”
寺人尨似懂非懂。
内史伯朙却道:“敢问大王,倘若翼伯喧有意拖延,与宋国开战后,才前往洛邑觐见,届时吾等应当如何应对?”
姬宫湦大笑:“那便是藐视孤王,届时亦可坐实,宋国趣闻乃翼伯喧编排。”
……
十月七日,初雪皑皑。
正如卜师廿所预测,今岁雪量较之去岁,几乎翻了一倍。
瑞雪兆丰年,如无意外,明岁应当雨水丰沛。
姬宫湦抵达洛邑之时,恰巧赶上初雪停歇。
地面因初雪融化,导致泥泞不堪,车轮碾过地面,时不时发出吱呀声。
望着前方洛邑城门,寺人尨小心翼翼地凑近。
“大王,到了。”
姬宫湦举目远眺:“姬赟倒是识趣,收到孤王密令,便不敢率众前来迎接。”
寺人尨问:“大王,为何不让其等前来迎接?”
姬宫湦解释:“而今道路翻浆,迎接极为不便。且正考父在洛邑久侯,若知孤王驾到,必然会借机前来觐见。”
“大王迟早要见正考父。”
“其若当众乞求,孤王便只能碍于情面,应允宋公白所请。”
寺人尨恍然:“原来如此!”
内史伯朙忙问:“莫非大王想从中获益?”
姬宫湦并未直接回答。
“调停诸侯纠纷,乃天子之职守,孤王之本分。”
“何时召见正考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