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的实际情况与北方却天差地别。
由于丛林树木茂密,沼泽水网密布,越族农耕技术极其落后,渔猎仍然是主要的生存手段。
所以江水以南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真正的开垦,属于十分贫瘠的荒野。
再加上气候较为湿热,杂草灌木经常野蛮生长,病虫害更是此起彼伏。
无论是百亩农庄,亦或千亩草场,其产出根本无法养活普通家庭。
为激励更多人迁往江水以南,并且能够在江水以南长期定居,姬宫湦结合前世记忆,特别制定更适合江水以南的综合性农场。
所谓综合性农场,即根据江水以南的地形特点,不再限定具体面积,灵活规划功能分区的农场。
丘陵地带,便以山间平地为核心,将四周山丘一并划入综合性农庄。
面积少则八百亩,多则四五千亩,形成山上栽树畜牧、平地居住耕种、低洼蓄水养殖等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平原地带,则根据水网与沼泽分布不同情况,划分出形状各异的综合性农庄。
面积通常在五百亩以上,两千亩以下,鼓励在河边种植树林带、挖掘小水库与大鱼塘、疏浚沼泽变田地等。
海岸滩涂与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带,则列为涵养之地。
简而言之,综合性农庄更大更灵活,几乎能够满足普通家庭上百年使用,即便传承四五代人也不会显得拥挤。
反观百亩农庄与千亩草场,只要传承到新一代,便会有些捉襟见肘。
姬宫湦当初之所以如此设置,并非因为田地稀少,而是故意为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大宗族与形成世家。
租用百亩农庄与千亩草场,就算只是兄弟二人,也需要分家析产,才能保证基本生活。
分家析产便意味着有人需要搬迁,前往其他郡县租用新的农庄草场。
如此一来,便难以出现大宗族与形成世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综合性农场由于面积过大,其实很容易导致出现大宗族与形成世家。
但是,姬宫湦根本不担心,亦或者说轮不到自己担心。
只要坚定不移地采取租用制,所有山林田地均归属大周帝国所有,禁止任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