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一个滑轮,将固定蒸汽机的绳索在上方打成死结,中间穿过一个铁棒,再用绳索穿过铁棒与滑轮,最后连接到一个滚筒装置上。
这个滚筒与井上的滚轴很像,不过更大一些,上面的着力点也更多一些。
再将滚筒固定好后,八人一同使劲转动滚筒,蒸汽机就这样一点点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早已经准备好的车往下面一推,最后再慢慢放到车上…
这一切看似复杂,但是在这群匠人手里好似并没有什么难得地方,让朱威大为震惊,朱威作为工科生,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物理科学上,全都是外国人的名字,不论是发现还是公式,也都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可是如今看来,咱们中国古代对于工具与力的使用,并不比同时代的国外弱,甚至更强。
可惜的是,国外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不断研究,而我们呢?只是应用于日常而已,还是昨日给朱由校他们说的那样,我们知道怎么做,可是原理到底如何,并不知晓。
朱威这时也下定决心,要将这些东西真正的在这大明变成一种科学,一种研究。
别的衙门门槛很高,偏门也都有台阶,工部不同,门槛可以拆卸不说,整个工部的路看起来都是宽大平整的,其实也是有坡度的,不过凭借肉眼很难看出来而已。
工部大门口除了台阶,也有坡度稍微缓和一点的坡道,所以这拉着蒸汽机的车队,没费多少功夫就出了工部。
詹事府可就不一样了,门口只有台阶,车是进不去了。
不过这等小事,自然也难不倒这些大明最聪明的工匠的,三脚架和滑轮滚筒又派上用场了,刚刚运送蒸汽机的车板竟然也是可以拆卸的,先铺了一地圆木,再将车板放上,最后将蒸汽机放到车板上,一群人推着走…
徐光临与工匠忙活的时候,朱威在后面给朱由校和朱常瀛介绍这些人用的方法,是什么原理,这两人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朱由校,他是做过木匠活的,朱威给他说过力的定义后,他觉得榫卯结构能够这么稳固,也是因为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朱由校将这事说出来后,朱威不断点头。
朱由校得意的看了朱常瀛一眼,刚刚输的那一局,现在就赢了回来…
这两人的胜负之争,朱威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