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能感觉到变化。
过年的火热气氛,都被冲散不少。
尤其是内阁,平常过年过节的时候,午门口的那个新内阁总是人潮涌动,而今年,却是门可罗雀。
倒不是官员们不去了,而是内阁众人,谁都不见。
成国公朱承是内阁首辅,谁来内阁都要过他那一关,这等滚刀肉天下可还没人能够对付的了。
内阁的路子行不通了,有人就想到宫中,可是无一例外,全都被陈百挡了下来。
朝臣原本就是一堆散沙,联合是不可能联合的,这般一个个试探,终是无可奈何,一点消息都打探不出来。
等到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全都懵逼了,一个个都觉得天地翻涌,甚至有几个直接倒下了。
首先是内阁变动,大体的他们在年前都是知道的,徐光启卸任,王之宷卸任,这等于有两个位置空起来了,一波波往上提人,受益的何止百人?
这么多打听消息的,也是想提前知道上面的心意,好提前做准备。
可是这两个位置,被刚回来的朱缶和徐希占了,除此之外张之极任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永州侯胡大彪任兵部尚书,孙承宗被去职,左光斗在日前已经秘密出京,去往宁夏主持大基建事宜,内阁中文臣的数量与权力又被削弱几分。
国公之家与侯爵之家本就是顶尖勋贵了,现在家中人又成了一部主事,这还了得?难道这又要变成大明初期那种满朝都是勋贵掌权的时代?
这可不成啊,要不是土木堡之变让勋贵集团损失惨重,他们这些努力科考上来的人,可压不住那些勋贵。
文官这么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利益,蛋糕就这么大,原来勋贵占七成,他们分三成,后来勋贵占三成,他们分七成,吃的那是一个满嘴流油,现在又要反回来了,这怎么能忍?
要知道丢的不是银钱,丢的是前途,也不是一人的前途,而是子孙后代万万年的前途。
除非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否则他们包括他们的子孙,都会成为那几家勋贵的踏脚石。
但是这群人都是明白的,一个人不满也就只是不满罢了,若是一群人不满,那就不一样了。
再怎么说,这天下还是要靠这群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