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宁与酒馆内的客人们飞快混熟之际,《长安三万里》位面却在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变故。
李白当初在皇宫内那惊鸿一剑给了玄宗李隆基极大的震撼。
在李白离去后,他开始更加疯狂的求仙问道。
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盛极一时。
繁华却遮蔽了他的双眼。
他变得贪图享乐,任人唯亲。
哪怕清楚大唐隐患所在,他也不以为意。
在他眼中,于盛唐的荣光之下,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为这天下间最有权势之人,他更想享受这美好的芳华。
李白的出现给了他难以言喻的震动。
当初被其吓得藏身花园,他一度以为要殒命于此,哪料到那个家伙只是吟了首诗,留下些告诫就翩然离去。
对于李白口中的李林甫、杨国忠是佞臣之事他嗤之以鼻,安禄山、史思明怀有贰心他更是不以为然。
忠臣或奸臣,本族或异族,只要能为自己所用,讨得自己欢心,那就足够。
巍巍盛唐,前所未有的鼎盛。
他不在乎天下百姓疾苦,只想要大唐江山永固!
他提拔这些人,除了自身喜好外,也是他们与朝中士族分庭抗拒,如此才能让自己稳坐钓鱼台。
李白的才华他有所耳闻,实力更是让他感到惊世骇俗,然而对方根本不懂治国。
他忐忑了一些日子,发觉李白没有再度出现后,渐渐放宽了心。
他又生出浓浓的意动。
李白一介商人之子尚且拥有如此非凡的实力,那么他贵为一国之主呢?
而对方这种非人的表现,岂不是表明了世间真有长生之道?
他大张旗鼓地广纳天下奇人异士,寻觅长生之法。
李隆基愈加昏庸了。
朝堂也更加混乱了。
李白在兴庆宫内留下的那几句话传了出去。
朝堂上弹劾那几人的奏章如雪花般飞到李隆基面前。
李林甫和杨国忠痛哭零涕,大诉苦水,声称李白乃是挑拨离间,狼子野心。
安禄山和史思明同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