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会如此轻易地被全灭?”
大臣们闻言,纷纷抬起头来,彼此交换着惊恐的眼神,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乱成了一锅粥。
“大王,如今形势危急,贾长生的军队势如破竹,我百济已无力抵抗。依臣之见,我们不如投降吧,或许还能保住百济的百姓和宗庙。”一位文臣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声音颤抖地说道。
此言一出,百济王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他愤怒地瞪着那文臣,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你这胆小鬼!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我百济立国数百年,岂有不战而降之理?”
说着,百济王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手起剑落,那文臣的头颅瞬间滚落在地,鲜血喷涌而出,溅在了周围大臣的身上。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和抽气声。
百济王提着滴血的剑,环顾着四周,声嘶力竭地喊道:“今日谁再敢提投降二字,这就是他的下场!”
大臣们吓得纷纷跪地,高呼:“大王息怒!臣等万死!”
就在这时,一位老将站了出来,他是百济军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将领之一,虽已年迈,但眼神中仍透着一股坚毅之气。他抱拳行礼道:“大王,臣以为如今我们虽遭遇重创,但并非毫无生机。贾长生的崛起已然威胁到了周边各国的利益,我们不妨联合高句丽,共同对抗贾长生。高句丽兵力强盛,若能与其联手,或许能扭转战局。”
百济王听了老将的话,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高句丽与我百济之间素有龃龉,他们会愿意与我们联手吗?”
老将连忙说道:“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贾长生的势力扩张过快,高句丽想必也感受到了威胁。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高句丽,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晓以大义,同时许以重利,相信他们会考虑与我们合作的。”
百济王沉思片刻,觉得老将的话有几分道理,便缓缓点头:“好吧,此事也唯有一试了。那依你看,派谁去当使者合适呢?”
老将思索了一下,答道:“臣举荐礼部侍郎金大人。金大人能言善辩,精通各国礼仪,且对我百济忠心耿耿,由他出使高句丽,定能不辱使命。”
百济王看向金侍郎,问道:“金爱卿,你可愿意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