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清话事人 > 033 清月村见闻(3/4)
,拿起一面锣。

    当~当~当~

    三声悠长,间隔很长的锣声后,他重新坐下。

    李郁猜测,这是召集人的信号。

    没过一会,人都来了。

    目测不少于50人,在湖上打渔的不算。

    “李先生招人做事,一个人2两,还管饭。这是好事,没活儿的人都来试试。”韦俊的嗓门很大。

    这是个侠义豪爽之人。

    李郁心里对他默默下了定义。

    招人的标准简单粗暴,身强力壮,25岁以下,举得起150斤石锁,宣誓效忠堂口的。

    当天就定下了8人,韦俊说等打渔船都回来,还有人会报名的。

    李郁一一记录下了名字,年龄。

    他发现,整个清月村除了韦俊,都是文盲。

    大清朝的文盲率高的令人发指。

    这还是在经济富庶的江南!

    若是在云贵,陕甘等地,怕是更严重。

    他的这个猜测,后来得到了元和知县张有道的确认。

    张有道就是贵州铜仁府人,他说整个县仅有一家私塾!

    县里读过书的人名单,一张纸都写不满。

    能大致背诵四书五经,会写毛笔字的就是妥妥的县试秀才之资。

    ……

    张知县感慨,是他的家乡太穷了,办不起私塾。

    可是李郁却读出了不一样的体会,是朝廷在刻意保持庞大的文盲群体,开私塾需要官府批准。

    毕竟书读多了,心思就多。

    朝廷那些愚民说辞,可能就蒙不住了。

    而现在,只要牢牢抓住一小撮读书人群体就好了。

    用科举套住白身群体,用仕途套住有功名的群体,用钢刀剔除想法太多的群体,用地方自治权套住乡绅群体。

    恩威并施,拿捏的死死的。

    次日黎明。

    又有一群疍民来了。

    一直等到天亮,大门打开。

    他们才进入院内,等待李郁挑选。

    有了昨天的八人,李郁就挑剔多了。

    仅仅留下了6人,不过给落选的人都管了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