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才说假话。
再精明的人,也会被骗到。
所以,
他才能靠着忽悠,把苏州府这些官吏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
光靠送银子,其实人脉层次还是差了点。
黄通判在积极的活动,
要干出功绩,就需要兵。
石湖巡检司范京,城守营千总胡,这都是自己人。
已经搭上了关系。
准备一起分杯羹,功劳分润。
黄通判知道这些是李郁的心腹,好友。
反而更加信任,
李郁让自己人一起沾光,说明他把握大。
如果,他的人躲得远远的。
自己反而要琢磨,是不是个圈套。
官场中人,最爱琢磨人心。
凡是有一丝不符合常理的事,他们都会狐疑。
江宁府那边,
总督府的公文也到了。
洋洋洒洒几百字,面面俱到。
得月楼,
黄通判拿着公文,
前后翻看了几遍,愣是没找到一点有担待的命令。
“贤弟,伱瞧瞧。”
今天,是李郁和黄通判两人的私下饭局。
李郁认真读了两遍。
“堪称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说了,又等于什么都没说。”
……
黄通判忍不住笑了:
“贤弟,你总结的妙。”
“总督府有高人,一年没有4000两幕酬,请不动这样的文书师爷。”
“这样的人才,在总督部堂那,说话比寻常道台都好使。”
大清朝官场,师爷的地位非常高。
但是,师爷当中也有鄙视链。
负责公文的师爷,才是至高神。
刑名、钱粮、账册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黯然失色。
外行可能不解。
但是内行都很清楚,公文往来,代笔奏折,这些空洞文字,才是最关键的事。
务虚,
在官场比什么都重要。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
看似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