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清话事人 > 233 成分迥异的第二军团(5/7)
圩的人活活咬死。

    ……

    突然,

    村口走来了两个穿皂衣的衙役,乃是本县快班的差役,大摇大摆,十分嚣张。

    “你们,聚众想干嘛?”

    “嘿,还喝上酒了。说,是不是抢大户了?”

    众人立马噤声,敢怒不敢言。

    郑河安站了出来,还有他十几个亲信。人高马大,绸袍布衣,腰悬利刃,顿时威慑力十足。

    “这二位是?”

    “衙门的宋爷,吴爷。”

    郑河安走过去,胳膊一伸,一边夹住一个。

    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一起喝酒!”

    自信,霸道,明显的不怯官差。

    俩差役也就讪讪的跟着坐下了,俩碗酒下肚,又听他一通吹嘘他在外面混的有多好,东主的多么的牛哔。

    “郑爷,您这东主是?”

    “嘘,名字说不得。听了,就得掉脑袋。那是顶天的人物,这么说吧,衙门口从来没难事。”

    宋差役焕然大悟,敢情是皇商一类的奢遮人物。又看到了他腰间不经意露出的短手铳枪柄。

    “宋爷,吴爷,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

    “是是,我们敬郑爷一碗。”

    临离开时,郑河安掏出两锭银子塞到俩人手里。

    “郑爷,这怎么好意思呢?”

    “自家兄弟,不收就是瞧不起我,拿着。”

    “郑大哥,真豪杰也。”

    很快,通过这俩差役的引荐,又拜见了县丞送上一份礼。之后在本县的事就变得异常的顺利了。

    ……

    人往高处走,是一种本能。

    十里八乡的都知道郑家圩出了个能人,关键是重宗族感情。

    一船船的多余劳动力,就近登船。

    沿着淮河,一直驶入江苏境内的高邮湖,后又继续出发,抵达角斜盐场。

    这个盐场周边极为偏僻,除了灶丁少有人来。

    而新任的盐场大使,是李郁布置的人。

    花重金运营出来的官,俗称“买官”。

    灶丁们胆小怕事,知道这位大使心狠手辣,加上又不拖欠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