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清话事人 > 318 成色可怕的淮西新军!争议巨大的国号!(5/7)
绅,杭州余杭士绅,绍兴士绅等等,纷纷把地窖里的银子挖出来,开矿开厂。

    外务大臣下辖宣传署、南洋署、贸易署,信息署。

    ……

    但好听的国号全被用过了~

    唐,有拾人牙慧,给自己硬找祖宗的嫌疑。

    “抓起来严刑拷打,追索证据。”

    参谋本部大臣下辖作战署,后勤署,档案署,战术研究室。

    “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三强调饷银和首级赏银不许漂没,更不许拖欠。就是再难,也要优先供应好这5万人。

    类似的场景在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上演。

    二三十号外地人穿身虎皮,赶着满载银箱的大车招摇过市,你当淮泗爷们没长卵孑吗。

    在连绵不绝的礼炮声中,

    范老头微闭眼睛,思绪在九天之上翱翔。

    扶起新兴的工商业主群体,为自己的大工商计划出力,冲锋陷阵。取代不可能真心拥戴自己,存在根本矛盾的士绅群体。

    选择“吴”为国号,最大的问题是地域意味太浓,不够大气。

    按照军机处的要求,

    少数士绅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

    把总目瞪口呆,望着一名明显稚气未脱的少年扯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喊出:

    “孩他娘,莫要舍不得。能当兵吃粮总是好事,营兵吃的饱,穿的暖。要是咱老许家祖坟冒青烟,还能混身官衣。”

    吴国治下的士绅群体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至于说,这个群体早晚变成士绅群体第二也无妨。

    啪,挨了他爹一巴掌。

    除了少数耕地缺乏、商业凋敝的省份。大清朝不分南北,普遍推行了田税加1分的“吴饷”。

    许满仓领取了官靴、号服,还有一套刀盾,跟着旗帜头也不回的走了。

    留在淮安府的于氏家族率先捐输3000两白银,之后盐商、以及各地士绅都纷纷自愿跟上。

    不问年龄!只要狠人。

    “把总大人请自重,我若是胳膊肘往外拐,那还是人吗?”

    李郁在登基仪式上穿了2套衣服。一套是参考汉服设计的明黄龙袍,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