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情报显示确系兰芳主动遣使前去燕京,获得了藩属国地位。
一切有迹可循。
但是,
精明的尼德兰人觉得这是一场阴谋。
他们很熟悉大清帝国,早在顺治年间,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就曾从广州登陆,一路北上拜访过紫禁城。
30多年前,尼德兰军队在爪哇对汉民大开杀戒。
乾隆皇帝不仅没有动怒,甚至认可这种行为。
这足以证明大清国对南洋不感兴趣,如今又怎么会染指南洋呢?
不符合常理。
最终,
巴达维亚总督府得出了一个令毛骨悚然的答案:
“撒克逊人干的!还拉上吴国做局。”
这一判断,过程是错的,证据是错的,可答案却是对的。
……
伦敦早在大半年前,就确定了要对尼德兰海外殖民地以及商船动手的决议。
秘而不宣,
是为了留出足够时间将命令陆续传递到散布在各大洲的海陆武装,在约定时间一起动手。
第一天,驻尼德兰公使递交国书,正式宣战。
第二天,全球殖民地同时扣押在港的尼德兰商船、商人。
第三天,皇家海军在大西洋、加勒比、北海同时动手,炮击尼德兰商船。
第四天,东印度公司对尼德兰南洋地区殖民地动手。
唐宁街的精英们好似钟表运行,冷静而精准,不带一丝感情。
他们默默的看着敌人沉迷在金子里,不能自拔。即使是尼德兰人曾经引以为傲的海军,也大幅落后了。
……
撒克逊东印度公司已经完成了兵力集结,一切准备就绪。
军事行动的目标,不止是尼德兰,还有伊比利亚。
打完之后,将爪哇岛卖给吴国换英镑。
吕宋岛,插上米字旗。
皇家海军进驻马尼拉。
这样一来,皇家海军就可以随时威胁广州——巴达维亚航线,随时对东方盟友施加压力。
这很符合伦敦的平衡战略。
撒克逊人看到即将格局剧变的南洋,眼睛发光,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