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
他得意的哼起了小曲:“封疆乃吾愿,部堂非吾志。”
如果 18世纪有小镇做题家的话,黄文运就是顶配。进士及第、富女下嫁、知府一方、都是做题做出来的。
他不怕挑战。
一路走来,全凭个人能力。
而且他知道,世家子弟不愿当的差才会轮到自己这种做题家。把骨头啃出花样,才是自己这种人往上走的唯一出路。
黄河这个骨头虽硬,却有个好处——不会得罪人。
像改稻为茶、殖民地、厘清税务,很容易卷入派系倾轧。
……
江北省,几乎包括了安徽江苏两省在长江以北的全部区域。
(江苏沿江 5里宽度的狭长地带被陛下单独划出来了。京畿必须在江北有管辖权,沿江 5里不属江北省。)
江北省省会?巨大的争议。
省会之争,对于苏皖两省百姓意义重大。
扬州,淮安、安庆、徐州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省会,理由都很充分。
四大盐商为了扬州父老出资 50万两修缮城中道路,又多方活动争取名分,反而招致了黄文运的更加反感。
最终,
黄文运独自扛下了这颗雷。
他力排众议把省会定在了淮安府。我乃江西人也,不是你们老乡,不惯着你们那一套。
其余 3府骂骂咧咧。
扬州府尤其不爽。
……
黄文运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水患最严重的 7个县拉出来合并,搞了一个新淮安府。
此举意在防止内部扯皮。
地域之争?
老子先在名义上给你们的地域沟壑给抹平了。
他告诉江北省的文武、巨商、地方人士:
“日后没什么苏皖之区分,也不存在厚此薄彼。治黄河就一个原则,怎么对怎么来,怎么损失小怎么来,江北省一盘棋。”
“黄河、淮河的干流支流途经之县, 3丁抽 1。朝廷要一举解决黄河水患,让江北成为人间天堂,沃野千里,亿万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