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皆达成的共识,难是借机做做样子,做给那些个朝中的大臣看的,同时也是借机给朱高煦,在朝臣中树立那样的形象。
以此,方便朱高煦行事罢了。
不然的话,倘若朱高煦真的乃是,如同太子爷和永乐大帝两人口中,所言之的那样的人。
整个大明朝堂之上,以太子爷的手段,以及永乐大帝手中的权势,要不是两人都默契的认可和认同,真以为仅凭朱高煦的本事和手段,能够做成那些个事情,或者说这两人真的没办法阻止他吗?
可能吗?
这些个话,怕是也就只能够骗骗小孩子而已。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稍微能够动点脑子的人,都绝对不可能相信。
毕竟现如今的大明朝堂,可不是近乎两百年后的晚明时期,现在的君王和太子爷手中的权力,可还没有分毫的流逝,还都老老实实的握在皇帝和太子爷的手中的。
怎么可能没有手段制衡,怎么可能没有手段把他给按下?
但为何又不这般行事和这般做呢?
说白了,不过乃是彼此利用,符合对方的利益,所做的事情,乃是别人想做,但是不好出手,或者不愿意出手的事情。
为此。
永乐大帝和太子爷两人,又怎么可能按下他,又怎么可能阻拦和阻碍呢?
这完全就是不现实的事情,亦不符合他们两人的利益。
而针对汉王妃离京,带着汉王府邸的一家老小,前往封地就藩的这个事情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是不符合太子爷和永乐大帝两人之间的利益。
亦自是,绝绝对对不愿意,亦不想汉王妃前往封地就藩。
但为何汉王妃能够前去封地呢?
此乃是,朱高煦设计,将两人都给套了进去,让两人落人口舌,留下了把柄,同时也有徐皇后出面,在此件事情上,为朱高煦站台,以极为强硬的姿态,硬生生的将永乐大帝和太子爷两人给强压了下。
为此,永乐大帝和太子爷两人,才不得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得不硬着头皮同意,让汉王妃带着王府的一家子人,前往云南就藩的真正原因。
不然的话,依照永乐大帝和太子爷两人的脾气和性格,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