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他们充当雁尾的角色。
其实说,说白了。
南洋的“雁行模式”本质上还是一个割韭菜模式,所需要利用的是唐人文化圈的智力资源,以及其它文化圈的劳动力资源。
最终,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南洋人才能够过得更好,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无论如何伪装,如何扣以高大上的名义,身为老大哥总是需要割韭菜的,割韭菜是为了自己过的更好,当然自己过得好了,才能适当的反哺小兄弟,只不过割韭菜的方式和模式不同罢了。
南洋采用的模式与美国的模式有些相似,在但在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日本的“雁行模式”,或者说,更接近“雁行模式”,毕竟,与美国的西欧小兄弟不同,南洋的小兄弟都是一群穷兄弟,相比之下“雁行模式”更适应这些小兄弟。
而与日本在另一个世界不同的是,作为领头雁的南洋,从一开始,就在李毅安的设计下,通过直接投资、金融资源掌握等方式,充分确保了“领头雁”的核心地位。
既确保“群雁”不至于失控制。
在另一个世界,日本失去“领头雁”地位,本质上不是因为东大的挑战,而是因为“群雁”的失控——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决定了他不可能达成经济政治上的双重控制。
当时东南亚作为日本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市场,日本只掌握其经济,但对政治上的影响力,却微乎其微!
东南亚各国在政治上受美国的掌控,日本同样也是如此。
而当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时,日本非但无法挽救东南亚经济的滑坡和衰退,甚至自身难保,使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对东南亚直接投资也明显下降。
其结果,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形成以日本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合作体系,更无法组成亚洲经济共同体来与“西欧经济圈”和“北美经济圈”相抗衡。
而这也是后来,“群雁”失控的原因所在。
而李毅安一直致力于建成的,就是是“南洋经济圈”,这个经济圈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确保在经济上控制,政治上影响。
如果能够构成这个东亚经济圈的话,那么东亚在未来就会成为既美欧之后的世界第三个中心,它的国民生产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