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华娱从2004开始 > 第200章 首部科幻片(5/6)
激活了低迷的市场,让人看到电影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并且,分账影片也迫使体制落后、投入严重不足、陋习丛生的国有制片厂进行壮士断臂式的改革。

    在这一阶段,传统电影迎来了最后的辉煌,华夏电影也完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艰难蜕变。

    国内对电影能够承担的角色,对电影本质特征的认定,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即,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此之前,国内的电影模式其实理论上是可行的。

    只是执行这套理论的是人,也就慢慢的腐朽了。

    诸多电影人捧着金饭碗,不用担心市场买不买账,也不用担心末位淘汰,滋生了许多虚有其表的蛀虫。

    可以说,电影票房的低迷,以至于县市影院难以生存,纷纷改成其它娱乐场所另谋生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许多电影人制作出来的电影不好看。

    而不好看的原因,便是“日子太安逸了”。

    于是,到了2002年,电影领域院线改革。

    除了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外,影视总局以政令的形式,规定各省市相关机构必须在2002年6月1日之前组建院线,面向全国,实行发行、放映领域的资源重组。

    这样一来,就把影院作为经营主体从原先隶属的电影公司中剥离出来,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发行层次,降低了发行成本,从而能够让利到制片方和影院。

    另外,主管部门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

    以前可不是谁都能够拍电影的,它有门槛,而且这个门槛还挺高,只有在册的国有制片厂才有摄制影片的权利,拍摄多少部也有指标。

    随着以多种所有制的平等竞争为特点的市场化机制的推进,拍电影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

    这一举措立竿见影,2003年拍摄的197部影片中,民营公司制作的就达60部。

    换言之,王树若是重生到2002年以前,抛开年龄不谈,就凭他农村出来的野路子,在没有编制的前提下,可不是想拍电影就能拍电影的。

    他,没那个资格。

    如今,随着院线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