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溪韵被分配到了和宁晨同一个小组,在实验开始之后,宋溪韵通过生物程序的方式,向宁晨说道:
“宁晨,我一定会帮助你,让我们的小组更快的合成出室温超导体的。”
宋溪韵的这些话看起来有些幼稚,就像学生之间的成绩竞争一般,不过在宁晨的眼里,这样的宋溪韵倒是显得有些可爱,这为他们的实验增添了一些动力。
“好的,那我们就一起证明,我们的这个方法是可以的吧。”
按照宁晨的想法,大家一起先将月石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的物质结构给制备了出来。
当然,这种物质结构并无法单独的存在,因为如果其单独存在的话,强大的作用力会破坏掉物质正常的稳定结构,因此宁晨必须要为这种结构制备出一个单独的框架,去支撑物质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再用其他的结构去替换掉这些框架便可以了。
这个实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去构造一个易于替换掉的物质框架,以便于在进行结构替换的时候,不会严重的影响到物质的稳定性,以免出现那种难以完成合成实验的结果。
经过了两周的研究,宁晨和宋溪韵等人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这种纳米材料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性质,唯一的优点便是非常适用于这项实验的研究,因为它并不会轻易的与其他的实验原料发生反应,而且是非常容易替代的。
这个实验成果让宁晨、宋溪韵等人都感到非常的振奋,因为他们都明白,有了这样一个关键的成果在,后面的实验便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宁老师,幸好我们有‘材料合成优化’这样一项技术,才能让我们这么快就做出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一个如此完美的框架型材料……这真是太符合我们这次的实验要求了!”
作为世界顶级的纳米材料专家,徐洲也不得不对宁晨的这项研究成果感到赞叹,徐洲心中明白,即便是在纳米材料这个分支领域上,自己也是绝对比不上宁晨的。
“是的,‘材料合成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根据我们的目标,直接给出最合适的方案,哪怕这些方案未必是最完美的,但已经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如何把这些纳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