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规定车辆统一的车距,驰道通往全国各地,中间用明显标志标出御道,百姓不得随意行走。驰道两侧种植着三丈高的大树,中间栽种着成行的青松。
一般来说这时候的道路没有必要修建的这样宽,参照专家对于秦时的轨路和驰道的设想,驰道是常规道路和木质轨道路面双向并行,如果车辆需要,可以随时上轨道,也可以随时从轨道进入普通道路。
同轨象征着国家统一的政治意义,但也有实际作用。道路路基通过人工层层夯筑,再铺设枕木在路基上面使路面轨道平稳,车辆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而道路两旁的大树为修建驰道提供了足够物质储备。一旦路面损坏,可以随时随地就地取材补修路面。
而“直道”则是一条超级高速公路。
所谓“直道”,指的是从咸阳通向九原地区的道路。修建此路,盖因九原(今天的内蒙古包头)是秦人防御匈奴的要塞,因此秦朝极为重视。为了可以保证朝廷和九原方面的联系畅通,秦始皇决定在秦帝国北方修建一条国防公路——直道,提升帝国北部交通运输和军事防御能力。
按理说秦始皇刚刚打败了敌人统一了中国,应该修生养息才对,为何要劳民伤财去做这两项超级工程,搞得百姓怨声载道呢?这还得从秦始皇的长生梦说起,秦始皇曾派卢生等方士入海寻求仙人的指点,可是卢生折腾了几年没带回来长生不老仙药却带回来了一本《录图书》,书上所云:“亡秦者胡也“。
秦时指的胡人就是以后的匈奴,秦国早期的建国史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
秦昭襄王时,胡人威胁到秦国的北部边境,秦国处于东进的考虑对胡人采取了筑城防守的策略。秦始皇时期由于秦军骁勇善战,而匈奴又处于西临大月氏、东接东胡、南面强秦的险境而不敢对秦轻举妄动,所以秦帝国的边境相对稳定。
深谋远虑的秦始皇在扫灭六国时曾有意趁热打铁一举收服匈奴,但却遭到以李斯为首的群臣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搁置,究其原因还是劳师远征匈奴只会消耗朝廷的力量却没有实际收益,不利于秦国的长期发展。直到秦始皇看到“亡秦者胡也“这张图谶时,再也没有人能以各种理由阻止他维护秦帝国万世江山的决心了。
其实那个“亡秦者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