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 > 第615章 神话(赵少府)(2/6)
小釜中,最后得到白色半球体,这就是煎好的锅盐,再敲碎打散,就成了散卖的海盐。

    煮盐的黄金时段,是每年十月至一月间。这段时期是农闲,几乎全齐地海滨的百姓,都会被发动起来,伐薪挑水,煮海为盐。三个月,便能得盐三万六千钟!这个数字,到田齐时翻了三倍,每年产十万钟。胶东的产量大概是五万,但价格却越来越贵,因为消耗的木材实在太多。加上重税,产出的官盐之价,跟蜜糖差不多。而同样的方法,私盐价格却是官盐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老百姓又不傻,肯定是宁可偷偷买私盐了。

    成本日益提高,销路也被私盐挤兑,胶东官盐扩大再生产自然成了空谈,这也是胶东产官盐越来越不景气的原因。

    易华伟继续道:“于是臣的义妹便想到北地郡花马池制盐的法子,不必煎煮,直接以阳光与风吹晒而得……,陛下,请跟我来。”

    说着,易华伟在前面带路,引领着秦始皇往海边的盐田深处缓缓走去。最先靠近的,是一个个坑洼之地,但这些可不是用来晒盐的,而是专门制泥之处。

    在这片海滩上挖掘的坑中,此时正满满地蓄着上次涨潮留下的海水。一群隶臣妾光着脚丫站在其中,手中持着带齿的木耙,纵横交错地耙动着海水与泥沙,在炽热的太阳暴晒下,海水与泥沙渐渐混合,变成了板结的块状物。随后,这些块状物被一块块送去后方。

    易华伟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这是制盐的第一步。”

    群臣们面面相觑,满心疑惑,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板结得黑乎乎的泥块,与那白花花的盐似乎毫无关系。

    易华伟也不急于解释,接着又将众人引到了数条平行的沟渠处。他缓缓说道:“这是姜齐时就已修筑的沟渠,历经数百年,其目的是利用海潮,使海水经沟渠灌入蓄水塘,以便于取水煎煮。”

    一行人顺着沟渠,缓缓走到巨大的积水塘边。这里的海水被分到较浅的盐池中,经过数日太阳的暴晒,水位略有降低。易华伟指着盐池道:“这是制盐第二步。”

    每个盐池边,都架着一个畜力水车。蒙着眼睛的驴子在持续转圈,带动水车,源源不断地将塘内海水提取,传到下一站:滤池。

    滤池的形制酷似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