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 > 第626章 神话(扶苏)(3/6)
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凝重地望着山隘间那绵长近十里的队伍。

    关东民夫们肩挑手扛,面容苦闷,沉重的步伐仿佛诉说着无尽的疲惫。

    扶苏微微叹息,声音在风中飘散:“我听闻,漆县为南豳,北地郡为北豳,皆周之故土。周公旦率西人东征,西人徂于东山,怀念西土。而今东人西役,亦是同当年的周军一般,军旅辛劳,风餐露宿,睡在车舆边上,恰似四月时暴晒在野的桑虫。”

    扶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仁爱之心,善待百姓。反对秦始皇的一些严苛政策,如“焚书坑儒”等,认为天下初定,应以仁德安抚百姓,而不是用严厉的刑罚。这种宽厚仁慈的性格使他在百姓中深受爱戴,陈胜吴广起义时就以扶苏贤明却被秦始皇贬去驻守外地为由,可见扶苏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自幼经历母亲被冷落死去,母族楚国外戚被打压驱逐,舅父昌平君背弃秦国并惨死等事件,让扶苏养成了悲天悯人的性格。他能深切体会他人的痛苦,看到民夫的役夫之苦,会心生怜悯和忧虑。

    虽然性格宽厚,但扶苏也有刚毅勇敢的一面。他敢于直言劝谏秦始皇,在面对与秦始皇的意见分歧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多次上书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畏惧触怒龙颜。

    但成长经历中的诸多挫折和打击,使得扶苏在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的优柔寡断。例如在接到赵高和李斯伪造的遗诏时,虽然蒙恬提出了其中可能有诈,建议他向秦始皇请示,但扶苏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没有采取更果断的行动去核实真相或反抗。

    扶苏尊崇儒家思想,主张“仁义”“德治”“礼乐”等。他认同儒家的治国理念,认为应以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与秦始皇所奉行的法家思想和严苛的治国策略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与秦始皇在政见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

    尽管与秦始皇有政见不合,但他始终尊重父亲的权威,将君臣之礼刻于心底。这种忠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行动,使他在面对可能的不公正对待时,首先选择的是服从,而不是反抗。

    作为秦朝统治阶级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扶苏意识到秦朝在统一后面临的诸多问题,如百姓尚未完全安辑、文化融合等。他明白单纯依靠武力和严刑峻法难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