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这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一般青铜剑易折断,长度通常不会超过 60厘米,但秦国工匠掌握了铜锡的最佳比例,使得秦国的青铜剑在硬度和韧性上都表现出色,让秦军在近战中更具优势。
而且,秦国兵造处在兵器生产上实现了标准化。例如,兵马俑坑中出土的 4万多枚箭头,相同类型的箭头规格尺寸的误差基本都在毫米之内;青铜弩机的多个零件也能做到尺寸统一,这使得在战场上如果弩机损坏,士兵可以直接用新的零件替换继续使用。这种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兵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了秦军兵器的供应。
秦弩使用的是流线型的三棱箭头,其外形与现代的子弹类似,三个翼面几乎完全相同,最大误差不超过 002毫米。这种箭头符合空气动力学,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和穿透力。
想着,易华伟微微点了点头,神色中带着思索,目光在周围忙碌的工匠们身上流转,想象着他们无数个日夜为了这些精确的比例而付出的努力。带着些许好奇问道:
“那在实际操作中,要如何确保这些比例的精准呢?”
窎恭敬地回道:“大人,我们有严格的流程和技艺传承。每一位工匠都经过多年的训练,对各种材料的分量有着敏锐的感知。我们会使用特定的量具,经过反复的称量和调整,确保金水的比例准确无误。而且,在铸造过程中,会有经验丰富的匠师全程监督,一旦发现有偏差,立即进行调整。”
易华伟笑了笑,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看来你们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那除了比例的控制,还有其他关键因素影响兵器的质量吗?”
窎拱手行礼,郑重地说道:“回大人,除了金水比例,铸造的火候、冷却的时间和方式等也至关重要。不同的兵器需要不同的火候和冷却方法,这都需要工匠们凭借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例如,剑的铸造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缓慢的冷却,以保证其硬度和柔韧性的平衡;而箭头则需要更高的硬度,所以冷却速度要快。”
“噢!”
易华伟微微颔首,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背后,蕴含着无数工匠的智慧和心血。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秦国的工匠们凭借着不断的尝试和积累,总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