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跟刘邦一同离开。
作为刘邦的枕边人,吕雉对刘邦的心思了如指掌。她知道刘邦胸怀远大志向,可她也清楚地知道,刘邦的志向是建立在大秦混乱、民不聊生的基础之上。而如今,这些作物的出现,再加上大秦那百万虎贲。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民心稳定,军心稳定,想成事无异于天方夜谭。
许辛缓缓蹲下身子,目光专注地落在番薯的藤蔓和叶子上。身体微微前倾,伸出手轻轻触摸着番薯的叶子,叶片柔软而带着微微的韧性,纹理清晰地展现在指尖。许辛仔细感受着叶子的质感,眼神中充满了惊叹和好奇,那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渴望。凝视着番薯的藤蔓,看着它们在土地上蜿蜒伸展,这些陌生的作物,让他这个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农家巨子也感到无比震撼。
过了片刻,许辛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郑重地朝易华伟拱了拱手,恭敬地说道:“大人,我可以看看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和急切。
“当然!”
易华伟看着许辛的神情,笑了笑,眼中满是理解。他知道许辛对这些番薯的好奇与渴望,也明白这些新作物对于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许辛得到许可后,再次蹲下身子,更加仔细地观察着番薯的生长情况。轻轻拨开周围的泥土,查看番薯的根部,想要了解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
此时番薯的块根刚刚开始膨大。在土壤之下,番薯的根部形成小块状的凸起,这些就是未来番薯的雏形。这些小小的块根洁白而鲜嫩,充满了水分,紧紧地附着在根系上。
第一次看见番薯,许辛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心里默默估测了一番,对易华伟提出的亩产二十石已经没有太大的怀疑,于是又走到玉米地里看着那些玉米苗。
地里的玉米苗已有一尺余高,叶子油黑发绿,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微的光泽。
许辛站起身来,走到玉米地旁,仔细地观察着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在他的印象里,传统的农作物中,很少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长得如此茁壮的。
“这些得九、十月份才能成熟。”
易华伟指了指另外一侧:“我们去那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