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让诸子们在内心深处对他多了一份复杂的情感。他们既警惕着大秦的统治,又对易华伟的为人和才学暗暗钦佩。在这微妙的氛围中,众人的心中都在暗自思量着未来的走向与可能的变数。
“诸子请坐!上宴!”
酒过三巡。
席间一名身穿儒袍的头戴高冠的老头开口道:“不知大人此次要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易华伟放下酒樽,开口道:“不知这位大家是何派之人?”
老头拱了拱手:“我乃孔圣人八代孙,孔鲋!”
孔鲋,孔子第八代嫡孙,世居魏国孔子故里,原本历史上同张耳陈余交好。在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之后,孔鲋就投奔陈胜吴广,被拜为博士,陈胜吴广被章邯剿灭,孔鲋也死于乱军之中。
“原来是孔大家,久仰大名!”
易华伟笑了笑,环顾四周,缓缓道:
“想当年,稷下学宫盛极一时,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为天下带来了无尽的智慧之光。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学者们各抒己见,为了国家的未来、百姓的福祉而殚精竭虑。今日,本相宴请诸位,亦是希望能重现稷下学宫之辉煌,让不同的思想再次交汇,为大秦的发展探寻出更为光明的道路。”
微微停顿,易华伟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如今大秦一统天下,然前路依旧漫漫。本相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成就万世之功。故而,特邀诸位百家诸子,共同商讨国之大事。诸位皆为天下有识之士,各有所长,若能齐心协力,必能为大秦的繁荣稳定贡献非凡之力。”
春秋时期,天子设有“辟雍”,诸侯设有“泮宫”,这些都是官学,主要负责教育诸侯卿大夫的子弟,以免他们不识字,不懂诗和数。
然而,随着礼崩乐坏,周代流传下来的这些官学逐渐荒废。在春秋末期,像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开始兴起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后世的诸子纷纷效仿。
在战国初期的百年时间里,儒墨两家成为显学。诸侯的官学无人问津,而私学却如燎原之火越来越兴旺。甚至到了诸侯国君不得不征辟诸子入朝担任博士顾问的程度。例如魏文侯邀请子夏入魏,创建了河西学派。
田氏齐国也不例外,为了摆脱篡逆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