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待政策,体现了秦朝统治者的智慧与策略。对于这些蛮夷部落,不能仅仅依靠武力镇压,还需要采取怀柔政策,以恩威并施的方式来稳定边疆。通过给予臣邦君长一定的特权和优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秦朝的仁德与威严,从而更加忠诚地为秦朝效力。
秦朝对于那些敢于侵犯秦人的蛮夷,绝不姑息。这既是对秦人的保护,也是对秦朝法律尊严的维护。而对于普通的羌、戎属邦之人,他们被视为黔首,与秦人一样,要遵守秦朝的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秦朝的统治下,羌、戎属邦之人的迁徙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他们若不愿意臣服于豪酋,申请做秦的编户齐民也是可以的,官府会将他们安置到别处,从一个雇农做起。然而,有一条红线绝不能触碰,那就是不能离境,一旦举族迁徙,便会被视为反叛,会遭到如同群盗一般的剿杀。
除了要缴纳牛羊马匹作为贡赋外,当战争来临时,羌、戎属邦还必须派出骑兵加入秦军作战。这是他们作为臣属的义务,也是秦朝对他们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
就像羌笛家,他们原本是北地郡的羌人臣邦君长,但如今已入秦四代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语言和饮食逐渐被同化。羌笛的祖父羌槐更是率领北地羌戎骑兵从军,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大上造。如今,羌笛全家都已视自己为秦人,而非羌人。
萧何细细思索,发现秦朝修筑长城,除了防止境外戎狄内侵、扰民之外,还有着羊圈篱笆的作用。
秦朝将境内的戎狄如同牲畜一般圈养起来,使之与秦人长期相处,让他们从生戎逐渐变成熟戎,最终实现彻底同化。毕竟,秦朝有着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秦人,子女便是秦人的“夏子”制度。随着移民通婚的不断进行,秦人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而境内的羌戎翟人则会越来越少。
目前看来,秦的同化政策是成功的。在关西三郡的驻军中,就有大量被秦化的戎人。他们与秦人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着秦朝的边疆。
不过,在这长城之外的地方,羊圈篱笆还没有完全圈过来。臣邦君长若想逃离秦的统治,按理说应该不算太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萧何发出疑问后,羌笛指着河谷说道:“氐羌以射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