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的西北部,也就是当今gs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生活着一支慓悍的游牧部族——大月氏。
大月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诸多印记。在不同的古籍文献中有着不同的称谓,是《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与《管子》里的“禺知”或“禺氏”,也是《左传》中的“虞氏”。
秦始皇后期,大月氏悄然崛起,势力逐步强大。凭借着精湛的骑射技艺,大月氏与高原东部的东胡遥相呼应,从两个方向对游牧于高原中部的匈奴形成了强大的胁迫。
在那个时期,匈奴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对大月氏和东胡的双重压力,匈奴一度只能无奈地送质子于月氏,以求得暂时的和平。这个质子,便是后来改变匈奴命运的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在大月氏的日子里,默默地观察着大月氏的军事战略、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俗,心中暗暗积蓄着力量。冒顿单于寻得机会逃回了匈奴。回到匈奴后杀父自立,成为了匈奴的新首领。
冒顿单于深知,要想让匈奴在草原上崛起,必须励精图治。开始大力整顿匈奴内部,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选拔出勇敢善战的将领,制定了严格的军事纪律,让匈奴的铁骑变得更加凶猛无畏。
在他的带领下,匈奴铁骑将东胡一举歼灭。这场胜利,让匈奴的势力大涨,成为了草原上最强大的力量。
然而,冒顿单于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冒顿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大月氏。此时的大月氏,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不比匈奴控弦三十万,但大小部落加起来,二十万骑兵的强大兵力依然让人心生畏惧。冒顿明白,若硬吞大月氏,匈奴也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并非明智之举。
冒顿知道大月氏与匈奴一样,对富得流油的大秦眼红不已。于是,他派遣左骨都侯呼衍赞带着自己的令箭赶往月氏族中。
此时的月氏一族,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贵霜部就是后来在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建立起辉煌的贵霜帝国。而此时的月氏族长,是休密部族的族长高休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