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年头。南迁的老秦人逐渐适应了南方湿热气候,开始积极发展生产,修筑城池。他们每日辛勤劳作,南越数郡在他们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城池日益坚固,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兴起,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在南越慢慢形成。
任嚣和赵佗忠实执行始皇帝的怀柔安抚平南方针。他们深知,武力只能带来短暂的征服,只有赢得人心才能长治久安。经过五六年的交流融合,南越数郡的土著蛮夷对大秦统治的排斥逐渐减少。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大秦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传入南越,蛮夷的特色文化也为大秦人所了解,双方的隔阂逐渐消除。
时光流逝。
早在南下领兵前,任嚣已至花甲之年,南越平定之际,他已接近古稀。南越湿热的气候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多种疾病缠身,使他难以正常处理军政事务。
赵佗则是关中闻名的青年才俊。十九岁时,获赐护驾御剑,随始皇帝东巡。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 219年),二十二岁的他被封副帅,随任嚣领军征战岭南。他年轻有朝气,在军中表现出色,逐渐获得了重要地位。
在始皇帝在世时,任嚣便在番禺城郡守府静养,将南越数郡的日常军政大权大多交予赵佗。赵佗因此成为南越实际的掌权者,他的决策影响着南越的发展方向。
始皇帝三十四年(公元前 212年),出征南越七年、二十九岁的赵佗回咸阳述职。始皇帝应允任嚣所求,正式任命赵佗为南海郡守兼领南海将军,将南越三郡军政大权托付于他。任嚣仅保留大将军之职,在番禺静养。这一系列任命进一步巩固了赵佗在南越的领导地位。
如今,赵佗已在南越十二载。他的妻子和儿子在咸阳,妻子是胡亥的十二姐,二人于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 218年)成婚,婚后一年赢娴生下长子赵末,而赵末出生不久,赵佗便奉诏南征岭南。
依照大秦规定,领军大将出征,家小不得离开咸阳,这是为防止将领叛变和让其安心战事。南越平定后,赵佗时隔七年回咸阳,此时赵末七岁。父子相见,却因长期分离略显陌生。赵佗在咸阳期间,委婉请求始皇帝允许他带赢娴母子去南海,但被拒绝。尽管始皇帝对赵佗极为信任,赵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