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的政治语境中,井田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这一制度与周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是和分封制度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大秦自建国伊始,便以强硬的姿态明令废除分封制,一切举措皆围绕着帝国的集权统一这一核心目标展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秦甚至精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即便是始皇帝的诸位公子,也没有丝毫特权。他们只能如普通臣民一般从军或从政,从最底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凭借自身能力争取升迁,绝无可能一下子就被封王,坐拥一方土地。
在始皇帝那如烈日般的强大震慑之下,朝堂上下无人敢有异议。哪怕是汇聚了天下各大学派精英的博士学宫的众多博士,也都对与分封制相关的井田制话题噤若寒蝉。
井田制,追溯至春秋之前,曾是一种被视为实现土地公有制的途径。
不过,周礼所记载的井田制度,其实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土地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极低。需要注意的是,周朝实际施行的井田制与周礼中的井田制度存在差异。
井田制度惟一值得一提的地方,便是它规定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但这种所谓的公有制并不纯粹,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实际上,是周王代表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然后再将土地分配给其他大小奴隶主使用,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土地分配之外。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周王和大小奴隶主只是少数群体,这种井田制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种变异的土地私有制。
易华伟心中对井田制度的优劣有着清晰的认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经充分证明了井田制早已过时,是被时代淘汰的产物,绝不能让历史倒退回去。但当下大秦所施行的土地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缺,土地私有制在中原大地这样的中央集权国家中,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两千年后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土地公有制才是符合国家发展根本利益的方向。
“柳生,你所言的井田制指的是周礼之中的井田制度,还是周王朝时期实际施行的井田制度?”
一时间,群臣陷入了沉默。在这沉默之中,李斯决定亲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