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这个人是阉党核心之一,就怕他牵连到什么不法之事,让自己不得不处置。
所以朱由检打算再看看,同时观察其他人。王承恩、曹化淳等历史上有名的太监,都在他的名单内。
不知朱由检的想法,徐应元眼见侯保山因为这些朝堂上的常识,就得到朱由检的赞赏,心中顿时有了危机感。
尤其刚刚侯保山所说,暗暗点出了魏忠贤的作用,让徐应元担心朱由检会因为朝堂上的烦心事,继续任用魏忠贤。
所以他绞尽脑汁,终于想起来一件事情,说道:
“陛下想用中旨任命大学士,也不是没有办法。”
“万历老爷就是用中旨起复方从哲,后来内阁只剩下他一個人,被称为‘独相’。”
“朝堂上虽然多有诋毁,但是方阁老的位子,却一直稳稳当当。”
朱由检听得暗笑,感觉甚是有趣。万历皇帝这样留下方从哲一个人,其他文官要么捏着鼻子接受这个中旨起复的大学士,要么就面临没有大学士、内阁制度倾覆的危机。可以说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反抗文官集团的钳制。
但是这种做法,在太平时期还好,在内忧外患之时,是绝对不可行的。朱由检不相信一个大学士,能处理那么多事务。
所以万历皇帝的做法可以参考,但是不能采用。
“最值得学习的,还是专制顶峰的军机处。”
“但是明朝的文官脖子比较硬,没有被满清入关杀怕。他们不可能像清朝那样,愿意跪受笔录。”
“只能挑着学一点,看看效果怎么样。”
想到和军机处配套的密折奏事制度,朱由检问侯保山道:
“奏疏经过通政司、文书房,才能送到御前。”
“这其中有泄露的风险,对于军国大事,可谓颇有不利。”
“有没有秘密奏事的制度?又由谁来掌管?”
侯保山在文书房多年,对这种事情也有一些了解,闻言顿时回道:
“嘉靖老爷的时候,曾赐大臣银章,可以密封言事。”
“据说是洪熙老爷首创的,银章上有‘绳愆纠缪’四字,意为举发错误、纠正过失。”
“但是